Deep Learning 101, Taiwan’s pioneering and highest deep learning meetup, launched on 2016/11/11 @ 83F, Taipei 101

AI是一條孤獨且充滿惶恐及未知的旅程,花俏絢麗的收費課程或活動絕非通往成功的捷徑。
衷心感謝當時來自不同單位的AI同好參與者實名分享的寶貴經驗;如欲移除資訊還請告知。
TonTon Huang Ph.D. 發起,及其當時任職公司(台灣雪豹科技)無償贊助場地及茶水點心。

Deep Learning 101 Buy Me A Coffee

去 YouTube 訂閱 | Facebook | 回 GitHub Pages | 到 GitHub 點星 | 網站 | 到 Hugging Face Space 按愛心


大語言模型 語音處理 自然語言處理 電腦視覺
Large Language Model Speech Process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, NLP Computer Vision

用 AI 懂 AI

AI 技術 體驗/分享

手把手帶你一起踩 AI 坑https://www.twman.org/AI


AI 技術 開源/試用

🎵 不聽可惜的 NotebookLM

企業導入 AI 的聽君一席話,如聽一席話入門全攻略

🎵 不聽可惜的 NotebookLM

認真 企業導入 AI 全攻略


作者TonTon Huang Ph.D.
日期:2025年07月21日更新


企業 AI新賽局 入門策略實踐路線圖:從策略到治理,避開致命陷阱

第一波夯起來的時間估計是 2016年 Google DeepMind 的 Alpha Go 吧,但深度學習確實很難實際的被應用到各行各業,特別是台灣,在那幾年,做個規則式的聊天機器人,或者廣告點擊,可能就會先用新聞稿把自己吹成 AI 大神或新創了。第二波就是 Open AI 橫空出世的ChatGPT了,然後四處都能看到大家都說自己有GenAI,可惜可能連個幾張消費型的4090等級的GPU都沒有,更別說已屬上世代的V100 或者連 GCP、AWS跟Azure的GPU都沒啟用設定過吧?就目前體驗,雖然已有不少國外的新聞或資訊報導可能碰上的問題。

但這裡是『台灣』,通常更可能發生:

導論

企業導入 AI 的旅程,就如同在充滿潛在回報但也遍布陷阱的挑戰。多數專案的沒有然,並非因為 AI 技術本身,而是因為某個關鍵階段迷失了方向。本本將根據自身體驗以及相關文章提供的指南,供一份實踐路線圖,提供企業從「如何開始」出發,走過戰略、基礎建設、人員治理等關鍵階段,並特別標示出在每個階段最容易犯下的錯誤,以及如何應對生成式 AI(GenAI)帶來的全新挑戰。

序:為何是現在?

第一章:解鎖AI

建立一套清晰的AI詞彙與概念體系

機器學習:預測的藝術

垃圾郵件過濾器:傳統的作法是工程師手動編寫數百條規則(例如,「如果郵件標題包含『免費』、『中獎』就歸為垃圾郵件」),但這種方法僵化且容易失效;機器學習的做法?

深度學習:讓數據「開口說話」

生成式AI:創造的黎明

為戰略設定正確的航向與規劃

這是所有 AI 專案計畫的起點,也是最容易犯下根本性錯誤的地方。方向錯了,再努力也是枉然,更別說是跟著想曝光的高層瞎搞了。

如何開始:

AI 計畫的起點絕對不是「我們需要 AI」,應該是 「我們有一個棘手的業務問題」

致命錯誤 1:戰略脫節

陷阱:在沒有明確業務目標的情況下,僅因 「競爭對手在做」「高層一時興起」 而啟動專案。

致命錯誤 2:期望與現實的鴻溝

陷阱:將 AI 視為能立即解決所有問題的「魔法」,卻嚴重 「低估了背後所需的數據準備、基礎設施和人才投入」

正確航線:

第二章:打造堅實基礎的後勤基地

如果說 AI 是前線的作戰部隊,那數據和基礎設施就是決定戰爭勝敗的後勤。

如何開始:

在啟動 AI 專案前,先誠實地評估自身的數據狀況。企業應先具備穩定的數據倉儲、商業智慧(BI)和基礎分析能力。

致命錯誤 3:數據困境(垃圾進,垃圾出)

陷阱:這是 AI 專案失敗最常見的技術原因。組織往往假設現有數據「足夠好」,卻忽略了數據品質不佳、格式不一、標籤混亂等問題。

致命錯誤 4:跳過基礎工作

陷阱:在連基礎的銷售報告都無法統一的情況下,就想直接打造先進的 AI 定價系統。

第三章:擘劃您的AI藍圖:組建團隊並制定從策略到實踐的規則

再好的技術和數據,如果沒有合適的人來使用和管理,也只是一堆昂貴的擺設。

如何開始:

建立一個跨職能的 AI 團隊或卓越中心,並從專案第一天起就讓最終使用者(例如工廠主管、行銷人員)真心願意參與進來;畢竟,這事不在他們原本所謂的 KPI 上,80%的人估計都不願意另外花時間來協助正站在風口上的所謂 AI 團隊。

致命錯誤 5:缺乏人性化因素

陷阱:將 AI 專案視為純粹的 IT 任務,完全忽略使用者的感受和工作流程。

致命錯誤 6:人才與治理不足

陷阱:缺乏兼具技術與商業頭腦的人才,同時又沒有明確的治理架構。這會導致各部門各自為政、重複投資。

第四章:應對 GenAI — Navigating the New Minefield

GenAI 帶來了巨大的機遇,但也埋下了全新的、更隱蔽的地雷。管理這些風險,是當下最重要的課題。

如何開始:

立即制定一份清晰的 GenAI 使用政策。這是所有後續風險管理的基石,也是一個「不費吹灰之力」卻至關重要的決定。若無政策,就等於默許所有風險的發生。

致命錯誤 7:取代人類創造力,引發真實性危機

陷阱:過度依賴 GenAI 產出通用、缺乏靈魂的內容,會讓品牌顯得廉價。

致命錯誤 8:盲目信任產出,忽略人為監督

陷阱:GenAI 會犯錯,高達 46% 的 AI 生成文本可能包含事實錯誤。

致命錯誤 9:未能保護機密資料

陷阱:員工可能在不知情下,將公司機密或客戶個資輸入 ChatGPT 等公共工具,造成數據外洩。

致命錯誤 10:忽視智慧財產權風險

陷阱:在商業上使用由可能包含版權資料訓練的 GenAI 所產出的內容,可能讓企業在未來面臨侵權訴訟的風險。


結論:成功的 AI 遠征需要一張好地圖

企業導入 AI 的成功,取決於是否能在每個階段都做出正確的決策。這份路線圖與其中的錯誤警示,就是幫助您規劃路徑、避開陷阱的地圖。謹慎、有策略且治理良好的方法,是通往可持續成功的唯一途徑。